看到#還有3周就過年#的詞條時,有一瞬間的恍惚,總感覺上一個“年”就在昨日。這些年來,生活越來越好使得“年味”越來越淡,物質生活的提高減少了人們對于“穿新衣戴新帽”的期盼,但仍會對“歲暮家家俱肴蔌,詣宿歲之位,以迎新年,相聚酣飲”的團聚氛圍而感到欣喜。
在“豆腐腦是甜是咸”都能引發(fā)一場“南北大戰(zhàn)”的中國,年夜飯雖是家家必備,但卻是“百花齊放,百家爭鳴”。今天不說那些獨具特色的年夜飯服務,只絮叨絮叨我們家的“年三十兒”。
雞和魚是三十晚餐桌上一定會有的,寓意大吉大利、年年有余。小時候喜歡圍觀我爸殺雞,驚嘆于我爸精準的“割喉”手法。不過雞毛處理起來的確很麻煩,感謝后來的機器解放了雙手。雞的做法多半選擇黃燜,將雞同調味料炒至半熟后加水用砂鍋慢慢燉,溫度逐漸升高,湯底開始沸騰,咕嚕咕嚕間濃郁的香氣爭先恐后地從鍋蓋里鉆出來,讓人止不住咽口水。寒冷的天氣里聞見這香,幸福感簡直爆棚。
至于魚嘛,一般提前跟魚塘的叔叔聯(lián)系,預定點野生鯽魚,用皮桶暫養(yǎng)著。到了三十撈出來刮魚鱗去魚鰓除內臟,打整干凈下鍋煎至兩面金黃,加水和調味料慢慢煮。起鍋后撒上香菜,雪白的魚湯上點點翠綠,令人賞心悅目。嘗一口,魚肉細膩魚湯清甜,再配上一碗私家蘸水料,直叫人胃口大開,欲罷不能!
酥肉和豆腐圓子是餐桌上的“??汀?。姨媽是炸酥肉和梭圓子的好手,手起筷落間,一條條手指大小的酥肉周身裹滿一圈油泡泡,在油鍋里翻上翻下,漸漸變得金黃。趁熱盛出來給嘴饞的小朋友當零食,酥脆又健康。再說豆腐圓子,剁好的豬肉拌上姜末和豆腐團成一顆大團子,拇指和食指打成一個圈往大團子上一梭,一枚小圓子就好了,下油鍋炸至金黃,撈出放涼,吃的時候跟白菜一起煮一遭,豬肉夾著豆腐的清香,再合著淡淡的姜味,外酥里嫩,一顆接一顆停不下筷。
再來說說另外兩道餐桌“常青樹”——長菜和涼拌藕。所謂“長菜”,便是新鮮青菜、白菜、蒜苗不切,直接一整葉放在一起煮,寓意“長吃常有”。用我媽的話來說:“雞鴨魚可以沒有,長菜必須有”,可見長菜的地位不容小覷。我媽喜歡用半腌肉的肉皮熬湯底,這樣煮出來的菜更鮮甜有味,有時也會加點茨菇、藕塊,煮得爛爛的,保證一抿就化。我對涼拌藕情有獨鐘,藕一定要是陸良老品種藕,它比一般市面上的藕細一些,口感偏粘糯。煮熟后加姜蒜、花椒、醬油、陳醋、鹽和糖,還有剛起鍋的熱油淋出來的油辣椒,然后拌開來,夠粘夠糯夠有味,捧著碗停不下來!
看到這里,你或許覺著這些不過是平平無奇的普通食材,哪有說的這么好吃。誠然都是菜市場里隨處可見的食物,也是最普通不過的烹飪方式,但個中滋味卻值得細細品味。
年夜飯是除夕當天的晚餐,更是在外奮斗漂泊的人心里的一份牽掛,是奔波于四處的家人之間的不能替代的維系。家人圍坐,燈火可親,說一說季節(jié)變換,聊一聊歲月更迭。辭舊迎新里,“儀式感”滿滿的年夜飯為“年”賦予了與眾不同的意涵,增添了不一樣的“年味”。這不僅是團圓和親情,更是一種家的傳承。
作者:陳敏瑞 楊林總廠
發(fā)布:李克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