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時間出于好奇閱讀了吉斯塔夫?勒龐的《烏合之眾》大眾心理研究。勒龐身處思想混亂,歧視紛呈的世紀末,屬于法國思想界中“親英派”的邊緣人物。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,觸發(fā)了勒龐對群眾心理研究的敏感神經(jīng)。在讀完全文之后深有感觸,結(jié)合自身所處環(huán)境,分享一下自身的體會。
書中提到大眾沒有辨別能力,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?zhèn)危越?jīng)不起推敲的觀點,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!作為一個質(zhì)量管理人員的我,對這句話深有體會,在工作中經(jīng)常有操作人員會問這個東西要怎么做,那個問題要怎么解決,話一但說出口,操作人員就會按照你說的去執(zhí)行,不會過多的去考慮,因為在他們眼中,我們就代表了權(quán)威。這也提醒我們,工作過程在處理問題時一定要慎言慎行,不然往往可能我們的不經(jīng)意,就會釀成大錯。
吉斯塔夫?勒龐認為,影響民眾想象力的,并不是事實本身,而是它們發(fā)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。我們常說某某你只知道死干活,不知道變通一下,你這樣那樣的不輕松一點嗎。但我們往往忽略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,我們的思維習慣不一定適用于所有人,如何鼓勵和激發(fā)他人去獨立思考,這點值得我們深思。
吉斯塔夫?勒龐提出一個觀點,從長遠看,不斷重復的說法會進入我們無意識的自我的深層區(qū)域,而我們的行為動機正是在這里形成的。到了一定的時候,我們會忘記誰是那個不斷被重復的主張的作者,我們最終會對它深信不移。在日常工作中,我們經(jīng)常抱怨,操作人員不聽話,同樣的問題怎么說了你還犯錯等等之類的話。但我們很少會反思,我們的教育或者培訓方式是否需要改進?我們的方式是否能夠起到一個良好效果?我們的意思觀念的灌輸是否足夠?事實一再證明,填鴨式的教育方式,往往在大多數(shù)情況下還是最簡潔有效的方式。
書中還說到上千次小罪或小事件,絲毫不會觸動群眾的想象力,而一個大罪或大事件卻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,即使其后果造成是危害與一百次小罪相比不知小多少。在以往看來,我們針對一些小問題,往往采取容忍的態(tài)度,經(jīng)常忽略可能產(chǎn)生的嚴重后果,古話說得好勿以惡小而為之,錯就是錯,沒有大小之分!
烏合之眾意思是像烏鴉似地聚合在一起的一幫人,比喻雜湊在一起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人群。生活之中,我們處于一個又一個的群體之中,在這些群體中,我們或是領(lǐng)導者,或是被領(lǐng)導者。當我們是領(lǐng)導者時,我們絕不希望自己帶領(lǐng)的是一群烏合之眾;當我們被領(lǐng)導時,希望我們不要成為烏合之眾!
作者:劉武林 楊林總廠